醉心測量學 奠定事業基礎
時刻心繫專業,保持好奇心及敢於接受挑戰,是蕭慧儀一直抱持的態度。談到如何入行,蕭慧儀說正正是出於好奇,當年常見街上有人拿著外型像三腳架的測量儀器,她想了解背後原理,因而報讀摩理臣山工業學院 (IVE摩理臣山前身) 的建造管理學文憑課程。她獨愛測量學科,成績也最好。及後遠赴英國升讀North East London Polytechnic(現為東倫敦大學,UEL),修讀測量及地圖科學。蕭慧儀稱,當時英國只有兩間學院提供相關課程,另一間為皇家軍事學校,故UEL的學額競爭激烈。
另一挑戰是游說各政府部門將數據統一標準,及交到空間數據平台公開,由於涉及多個部門,各部門之間有不同考慮,例如會提問需公開多少數據,為什麼要交給另一部門公開等疑問,游說過程不容易,「因為做法新穎,要花很多『功夫』去解釋,讓他們明白把數據公開的好處。」平台目前供政府內部試用,目標在2022年底開放全港首個空間數據共享平台 (Common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, CSDI) 給公眾使用,預料可提供由50多個政府部門,共超過500 種空間數據集,涵蓋規劃、地政、屋宇、工程、人口、運輸等不同範疇。
挑戰新崗位 開拓專業路
蕭慧儀熱心參與公職,曾在2019-2020年度當選測量師學會會長。近月她離任政府,但仍未有退下來的打算,馬不停蹄地接受新挑戰,致力跨地域支援測量專業,並當選下屆國際測量師聯合會(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urveyors, FIG)副主席,任期由2023年起至2026年,將成為首位亞洲女性出任此職位,支持和推動測量業在國際間的合作,以促進測量學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和發展。
蕭慧儀認為GIS技術已成為土地測量師的專業強項,未來GIS還會結合建築資訊模型(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, BIM),應用將更廣泛,測量師角色也變得多元化,再不是純粹去「量地」搜集數據。她以自己的經歷為例,勉勵年輕測量師:「土地測量師的強項是Location-based Services(位置本位服務),可以在不同範疇發揮作用,從而幫助社會。」她寄語年輕人勇敢追夢、敢作敢為,更要終生學習,不要停留在一個位置上,經常裝備自己,迎接未來。